|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增进对能源、气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为政府制定能源气候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并建设与国际一流同行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
|
[头条新闻]
全球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 石油公司联合推出可再生能源基金助力环境保护
CEEP-BIT 2016-11-7
【国际新闻】 1.亚洲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引擎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6中期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称,2015年可再生能源超过煤炭,成为全球范围内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最大来源,并且预计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未来五年也将实现持续增长。 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在未来5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电量比例增速最快,全球每小时平均安装3万片太阳能电池板、安装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预计到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从2015年的23%提高至28%,占全球新增电量的2/3左右,达到7600TWh以上,相当于当前美国和欧洲发电总量之和。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称,2015-2021年期间,可再生能源增速比其此前预测值要高出13%,因为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国政策的强力支持。在该预测期内,太阳能光伏成本预计将下滑25%,而陆上风电成本则下降15%。 亚洲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引擎,中国将保持世界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增长大国,预计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40%。到202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和陆地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次,印度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也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印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当前水平的8倍左右。此外,东南亚地区随着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化石燃料进口增加以及污染等问题将推动区域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实现能源结构的多样化。 在发达地区市场,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增速有望超过欧盟。美国联邦税收优惠制度的持续实施以及各州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扶持增长,再加之太阳能和风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到2021年,美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从增量来看,美国有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市场。而欧洲地区,电力需求增速减缓、不少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导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增速逐渐放缓。 2.七大石油公司联合推出可再生能源基金助力环境保护 11月02日,据路透社伦敦周三报道,世界顶级石油公司,包括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等将联手成立一个用以减少碳排放并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投资基金。 七大石油及天然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埃尼石油公司、雷普索尔、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公司)将于本周五在伦敦正式宣布该基金的具体开展细节,及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措施。 该基金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同时也是油与天然气气候行动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包含了全球11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这些公司占据了全球20%的生产量。该基金领导人预计将为开发一个投资工具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专注于开发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汽车发动机和燃料的使用效率。此外,它还将其重点放在如何减少碳排放和碳储存(CCS)的技术成本。 3.全球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 但未能撼动 11月02日讯,可再生能源实现逆袭,多与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局势的主动选择有关。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煤炭等价格的持续低迷背景下,有关国家并未因为传统能源成本一再走低的诱惑而放弃发展可再生能源,毕竟,作为新生事物,可再生能源高成本的特性一直存在,为此,推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一致性地选择了采取补贴等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路径。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新增电能来源。但报告也指出,煤炭发电量作为全球发电总量中的头把交椅地位并未动摇。报告显示,2015年,煤炭发电量仍占全球发电总量的近39%,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占23%,预计这一比例到2021年将增至28%。 4.国际油价冷对“用嘴减产” 国际油价在50美元/桶的关键点位迈不过去,市场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实施减产的预期下降。截至11月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芝商所(CME)旗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45.96美元/桶,跌幅为1.52%。最新消息显示,日前结束的OPEC与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关于减产措施的磋商并未取得显著进展,此外伊朗等国表示反对减产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俄罗斯同意将产量冻结在目前高位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其它非OPEC产油国却不大可能加入行动,最终甚至还有可能增产。如果这一协议最终不能得到落实,预计由此引发的大幅抛售或将令油价跌向每桶40美元,目前的供应过剩情况可能至少延续到2017年中期。
【国内新闻】 1.新能源发电经济性提升 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降22% 追求愈发低廉的发电成本,一直都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不懈努力的目标。11月1日,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表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报告(以下简称“彭博报告”)显示,2016年下半年全球海上风电技术的度电成本(加权平均)估计为126美元/兆瓦时(约0.85元/千瓦时)。而经过测算,这相对于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22%,相对于2015年下半年下降了28%。 事实上,多年来,与陆上风电、光伏、煤电和气电相比,海上风电一直被视为一个高成本的技术选择。在此基础上,上述数据表明,海上风电的经济性现在正在迅速提高,特别是一些近海项目的平准化度电成本逼近其他成熟技术。 2.国内首座20万方液化天然气储罐在江苏启用 11月3日,国内首座罐容20万立方米LNG储罐——江苏LNG二期工程T—1204储罐开始进液投运,实现一次投产成功。这标志着江苏LNG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对长三角地区生产生活用气、西气东输一线管网平稳运行以及中国石油海上战略通道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期工程于2011年5月投产运行,共建设了3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1座接卸12.5至26.7万立方米LNG船的专用码头。截至目前,接收站已累计接卸127船、1160万吨液化天然气,外输天然气达160多亿方。二期工程投产后,江苏LNG接收站的4个总罐容达68万立方米;接卸周转能力达每年650万吨;气化能力达每年1000万吨;常规输气能力可保证每天3000万方,单日最大输气能力可达每天4000万方。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石油在大型LNG储罐建造、接收站主要设备国产化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为我国LNG储罐建造技术自主研发并向大型化发展和关键设备国产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且为长三角地区的保安供气和应急调峰、特别是度冬保供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器”作用,对中国石油海上战略通道建设、保障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安全平稳供气意义重大。 3.煤电年度长协谈判将启 ,执行力难题待解 在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涨破600元/吨、北方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突破700元/吨大关之际,煤电双方又将坐到谈判桌前,就中长期合同进行磋商。 近期,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频频发话,要加快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要求各方稳定市场和供应,深入推进煤炭去产能和实现脱困发展。对此,煤电行业人士认为,促成煤电长协合同签订并不难,关键在于煤电双方能否找到更合理的定价方式,以提高长协合同的执行率。 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将于本月底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据有关方面介绍,会议将围绕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煤炭供 需双方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做好产运需衔接,稳定煤炭市场预期,实现煤炭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促进煤炭行业脱困升级发展。 4.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无锡开幕 第八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3日在江苏无锡拉开帷幕。本届展会以“新能源:创新跨界互联”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美国、印度、韩国、泰国、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嘉宾前来参会观展。 本届新能源大会由国家能源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是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终端应用的国家级行业性展会。新能源大会扎根于东部沿海这一最大的分布式能源应用市场,经过8年发展,不仅成为国家能源局政策解读和产业调研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各类政府团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了解新能源的前沿阵地。
(主要新闻来源:环球网、人民网、国际电力网、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网)
|
原文地址:http://www.ceep.net.cn/xwdt/qqnyxw/90548.htm
|
|
|
|
版权所有©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Copyright©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