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资讯
第030期
2019-10-17
[本期主题]
能源 要闻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增进对能源、气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为政府制定能源气候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并建设与国际一流同行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头条新闻]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能源与气候变化》)学术期刊创刊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CEEP-BIT   2019-10-17
  2019年9月21日,在于上海召开的第十届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上,Elsevier(爱思唯尔)旗下新刊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能源与气候变化》)举行了创刊发布会。该期刊由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教授和马里兰大学Leon Clarke教授联合担任创刊主编。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数十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0名相关领域学者参加了发布会。该期刊聚焦于能源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和技术,及其与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的交叉性研究成果,旨在引领国际能源与气候变化相关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为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创刊发布会上,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主编魏一鸣教授介绍了期刊的创刊历程以及期刊的目标和范围。他表示,区别于同领域其他期刊,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有其专门的目标和范围,它旨在提供一个涵盖从能源生产和储存、气候变化的原因,到能源技术、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和气候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研究领域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领域工作的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快速沟通和对话。作为创刊主编,他希望未来该期刊能在学术研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引领国际能源与气候变化交叉领域的发展,他相信在编委会团队、审稿专家、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该期刊一定会成为能源与气候变化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爱思唯尔公司科技部总经理赵歌喃先生代表公司介绍了爱思唯尔在中国的使命及其期刊发展战略。爱思唯尔期刊项目出版主任Deborah Logan女士表示,随着对能源部门满足协定的气候目标以及对研究人员评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影响的需求不断增加,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将成为爱思唯尔能源系列期刊中十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一本期刊。
  目前,在主编魏一鸣教授和Leon Clarke教授的组织下,来自16个国家的26名具有高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的学者联合组成了一个架构完善、结构合理的期刊编委会,各相关工作已逐步开展。随着创刊发布会的顺利召开,期刊网站也将于11月正式启动,届时将面向全球征集能源与气候变化交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原文地址:http://ceep.bit.edu.cn/xwdt/zxxw/163087.htm

1
[信息详情]  

第十届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CEEP-BIT   时间:2019-10-17
  2019年9月19-21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华东理工大学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承办,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管理》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届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王基铭院士、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院士、学会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杰青魏一鸣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田立新教授、河海大学王慧敏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牛东晓教授、云南财经大学钟昌标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马铁驹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杰青温宗国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杰青方德斌教授、复旦大学吴力波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国家杰青邓祥征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杰青周鹏教授、江苏大学副校长张济建教授等著名专家和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50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主题“面向全球治理的能源环境政策”,设1个主会场和8个分会场,10个大会主旨邀请报告和166个分组学术交流报告,期刊宣讲与论文发表交流活动,新期刊发布活动等。
  各位院士、专家分别于20日与21日上午在主会场进行了大会主旨邀请报告。王基铭院士围绕“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名誉理事长陈晓红院士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效应的大数据分析”作了精彩报告。戴彦德研究员、马铁驹教授、王慧敏教授、牛东晓教授、吴力波教授、温宗国教授、方德斌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应对环境问题下的能源转型与革命”、“电动汽车扩散的 DCM 与 ABM 混合建模与分析”、“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下区域绿色发展政策模拟研究”、“我国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管理问题研究”“电力部门管制与竞争:基于效率与排放视角的研究”、“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模型开发及其应用案例”以及“不对称信息下发电企业竞价策略与激励机制研究”等主题进行了大会主旨邀请报告。这些精彩报告共分5场进行,分别由范体军教授、田立新教授、魏一鸣教授、钟昌标教授以及王慧敏教授主持。
  20日、21日下午在8个分会场进行了24组166个专题报告会。各个相关领域学者围绕“能源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与效率”、“碳排放与经济结构”、“低碳供应链与企业环境责任”、“能源产业技术政策”、“能源价格与市场”、“能源气候建模及方法”、“能源与环境风险管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碳减排与碳交易市场”等11个主题进行报告与交流,充分展示了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期间还开展了期刊宣讲及论文发表交流会、以及学术期刊《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创刊发布会。在20日晚的期刊宣讲及论文发表交流会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Petroleum Science》、《中国环境管理》《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煤炭经济研究》等期刊的编委人员与参会人员就期刊发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青年学者发表学术论文给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在21日上午的《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创刊发布会上,主编魏一鸣教授介绍了期刊的创刊历程以及期刊的目标和范围,来自爱思唯尔公司科技部的赵歌喃总经理就爱思唯尔期刊发展战略进行了报告。
  闭幕式上颁发了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大会共评选出优秀论文特等奖2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江苏大学孙梅教授作为下届年会承办单位代表接受了会旗。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牛东晓教授在闭幕式中致辞,指出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希望中国学者对能源环境的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能源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年是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举办的第十年。在十年的积淀与成长中,学术年会已成为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之一,优秀学者们现场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令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此外,本次年会中还进行了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理事会扩大会议,就学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此次年会的召开,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与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了我国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也为全球能源治理、能源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原文地址:http://ceep.bit.edu.cn/xwdt/zxxw/162985.htm

2
[信息详情]  

《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4-2018》正式出版
来源:CEEP-BIT   时间:2019-10-17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教授主编,多位中心师生参与撰写的《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4-2018》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持续推进,国际能源形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能源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4-2018》是《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2-2013》的延续,本书加入了新时代下中国能源经济形势的新特征,更新了基础数据和图表,提出了近年来中国能源经济发展情况的新问题和新思考。《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4-2018》从时间演变趋势、空间分布、国际比较等视角,展现了中国能源经济的主要状况和运行规律,包括能源储量与生产、能源消费、能源市场、能源与环境、能源与安全等。
  本书定位于“数字科普”读物,主要以“提问-图解”的形式展示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大众了解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激发读者对中国能源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原文地址:http://ceep.bit.edu.cn/xwdt/zxxw/162882.htm

3
[信息详情]  

欢迎申请2020年推免硕士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来源:CEEP-BIT   时间:2019-10-17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收2020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欢迎符合条件的同学申请。有关要求和说明如下:
(1)符合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申请资格条件(链接),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研究方向有浓厚兴趣,对科研工作有诚信、有恒心、有毅力、有执着。
(2)本科专业为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特别欢迎数理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政策视野宽广、文字功底深厚的同学申请。
(3)招生学科:能源与气候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上述四个学科均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能源与气候经济”是交叉学科,可授予管理学学位(1201J3)、经济学学位(0202J2)。2020年中心导师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0余名。
  请申请者尽早将纸质申请材料寄(或送)至中心办公室,并材料其电子版(扫描件)用E-mail发送至yangtingru622@126.com。所有电子材料合并在一个PDF文档内。中心将对申请材料初审,并电话或邮件通知通过的初审同学参加面试。面试将分批次开展,先提交材料并通过初审的同学先面试。如教育部和校研究生院有新的相关通知,以新通知为准。

纸质材料要求:
(1)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面试时出示原件)。
(2)《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见附件。
(3)加盖所在学校/学院教务部门公章的本科成绩单原件1份。
(4)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单复印件(面试时出示原件)。
(5)体检合格证明(校外生源如不能到我校体检,需提供三级甲等医院体检证明。体检可在我校校医院进行,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通知)。如暂无此材料,可后续补交。
(6)其他有助于反映个人科研能力或潜力的材料复印件(例如,英语六级证书、各类获奖证书或证明、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证明、撰写或发表的学术论文等)。
(7)缺失材料需在教育部开通网上“推免服务系统”志愿填报之前补交(一般是9月28日凌晨零点)。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学校主楼601)
邮编:100081(邮寄请用顺丰快递或EMS)
收件人:来薇
电话:010-68918551, 010-68918651

 
附录: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EEP-BIT)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旨在增进对能源、气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为政府制定能源气候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中心是学校批准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挂靠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中心全部师生隶属于管理与经济学院。2020年中心拟招收40余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能源供需矛盾与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开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政策科学等学科交叉研究。国际上包括多位诺贝尔经济科学奖William Nordhaus, Elinor Ostrom, Thomas Schelling在内的著名学者,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科学研究(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介绍链接)。
  “能源与气候经济”是中心特色学科。该学科是依托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心现任主任魏一鸣教授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并担任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中英文专著20余部,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200余篇,SCI他引5000余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心现已形成一个年龄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的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6年获批“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智库研究项目。中心30名专职研究人员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和博士后14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博士生导师12人。中心目前在读学术型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150人。
  中心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学术同行广泛引用,多份政策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优秀研究生将直接参与有关政策研究任务。中心博士生在读期间有赴国外著名高校留学、合作研究机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于高等院校(伦敦大学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国家高端智库)、中央能源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国务院部委或国外深造等。
  据全球著名的经济学文献库RePEc/IDEAS在2019年8月份发布的数据,中心在能源经济领域全球排名第13(实时更新),在环境经济领域的全球排名第21(实时更新)。
原文地址:http://ceep.bit.edu.cn/xwdt/zxxw/155615.htm

4
[信息详情]  

伊朗油轮红海遇袭引油价上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
来源:CEEP-BIT   时间:2019-10-17
【国际新闻】

1. 伊朗油轮红海遇袭引国际油价短线跳涨
  10月11日,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一艘伊朗油轮在沙特港口城市吉达附近遭遇导弹袭击,严重受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公共关系与国际事务部门消息称,这艘名为“SABITY”的油轮在距离沙特港口城市吉达60公里处遭受袭击,尚未发生人员伤亡。爆炸引起的原油泄漏已经流入红海。
  此爆炸消息一出,国际油价短线跳涨。其中,布伦特原油再度站上60美元/桶的高位。截至10月11日,11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为54.81美元/桶,上涨2.35%;12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60.59美元/桶,上涨2.52%。
  受此影响,国内多个石油相关股票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截至11日收盘,海越能源(600387.SH)涨停;中海油服(601808.SH)上涨8.35%;中曼石油上涨5.22%。  

2. 西班牙石油天然气企业Repsol推出了最大充电功率高达400kW的充电桩
  西班牙石油天然气企业Repsol推出了最大充电功率高达400kW的充电桩,这个400 kW的充电站还配备了四个充电站,可以通过太阳能和储能系统供电,以免对电网造成太大的压力。据了解,这款充电桩处于电动汽车技术的最前沿,充电功率远远大于特斯拉第三代250kW超充系统,它可以提供的电能超过了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350 kW的充电功率。
  400kW的高功率充电桩的推出也意味着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大大缩短,不过目前还并未有任何量产车可以承受这个高功率充电桩,该设施位于Abanto-Zierbena(Biscay)的A-8高速公路上,具有四个400 kW终端,可为车辆的电池充电,这些电池可在5至10分钟内充满电,可以与传统燃油车加油媲美。

3. 沙特阿美有望在11月底前恢复1200万桶/日的最大石油产能
  10月9日,沙特阿美CEO Amin Nasser表示,沙特阿美有望在11月底前恢复1200万桶/日的最大石油产能。10月产量处于990万桶/日附近,达到到9月中旬遇袭前水平。产能恢复之际,沙特阿美的上市计划也在持续推进。沙特阿美将于10月底前印发招股书,10月25日刊发阿拉伯版本,10月27日刊发英文版本。沙特阿美将分阶段在当地及国际市场上市,共计发售5%股份,其中在当地Tadawul交易所上市将于11月底至12月初进行,发售1%-2%股份,并计划于2020-2021年在国际市场上市。

【国内新闻】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
  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研究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审议通过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
  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新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推动现代化建设,保障能源供给是长期战略任务。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深度调整、能源领域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 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在即 碳排放权期货即将到来
  10月12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局长何晓军在第八届岭南论坛上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已经在部门征求意见,或将于年底获批,它有望成为26年以来证监会放闸的第一个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跟“绿色”和“碳排放”相关。他指出,广州期货交易所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进一步发展。
  广州期货交易所首推的期货品种将是碳排放期权期货。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已具备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其中,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已于2010年9月份成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已于2012年9月份正式挂牌成立;香港已在2018年至2019年度的财政预算中规划了发展“绿色债券”的蓝图。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及“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对于广州期货交易有望落地碳排放品种,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碳排放权期货的产品设计来看,广州期货交易所可能会以广交所集团下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产品为基础,再进行升级改造。 

3. 我国高速公路充电网基本形成 电动汽车也有了“远方”
  新华社记者10月9日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获悉,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电动汽车成为高速公路上一大主力,由此带来高速公路充电桩日均充电量大幅攀升至40.8万千瓦时,是平时的3.6倍,较去年同期翻番。京港澳、沈海、大广、长深和京哈成为国庆假期充电量排名前五的高速公路。从分布地区看,充电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为河北、江苏、浙江和湖北。
  “充电难、远行难”,过去一直是许多电动汽车车主的“痛”。为缓解这一矛盾,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已建成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十纵”,青银高速、沪蓉高速等“十横”以及首都环线、杭州湾环线“两环”的高速快充网络。仅国家电网经营范围就有快充站2080座、充电桩8423个,覆盖高速公路近5万公里,连接19个省的171个城市。这些充电站平均间距小于50公里,最快半小时就能充满电。  

4. 新一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公示:核准220亿,核减24亿
  10月1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审核信息表(下称2017补贴审核表)显示,企业申报补贴的236881辆新能源汽车中,207409辆通过审核,申报的244.14亿元中,约有220.27亿元通过审核。
  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仍是收红包的主力,比如,宇通通过审核的补贴金额达到45.9亿元。新能源乘用车为主的领域,比亚迪则以34.61亿元的过审补贴金额,领先其他车企。
  另一方面,因为没跑够2万公里,又有不少新能源汽车被拦在补贴门外。这也是其余29472辆新能源汽车没有通过审核的最主要原因。如果终审核查维持2017补贴审核,当期新能源汽车实际获得的补贴将比企业申请数额少发放近24亿元。
(主要新闻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国家能源局、东方财富网、能源界)
原文地址:http://ceep.bit.edu.cn/xwdt/qqnyxw/165160.htm
 
[联系信息]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电话:86-10-68918651
传真:86-10-68918651
网址: http://ceep.bit.edu.cn
E-mail:ceeper@vip.163.com
联系人:来薇





中心微博二维码





中心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