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下午3:00,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杨自力教授应邀来访并作题为“The Economy is Bright --- a Geography of Light” 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廖华教授主持,管理与经济学院师生参与了此次报告。 杨自力教授是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经济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经济建模、应用博弈论、中国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著有 "Strategic Bargaining and Cooperation in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s: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ng Approach"(MIT 出版社)。杨教授与2018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教授William D. Nordhaus合作,发展建立了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RICE),该模型及其衍生的多个模型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历次报告中被广泛使用,两人的合作论文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这是Nordhaus获得诺奖的两篇核心论著之一)。另外,杨教授独立发展的博弈论数值解的概念及算法与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此开拓性领域居国际领先地位,杨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非合作博弈解以及合作博弈解引入大型综合评估模型的学者,是上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实验室EPPA模型的最主要建模者。 在此次报告中,杨教授利用地理信息直接推断空间变量之间的统计联系,研究了社会经济指标在空间环境中的“趋光性”,并利用美国18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有关变量地理特征的充分条件保证了它们的统计推断,该结果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分析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报告结束后,大家就研究具体方法、数据获得与结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进行合影留念。
2020年1月9日上午10:00,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斌博士应邀来访并作题为“Measure Energy/Emission Intensities from Production and Demand Perspectives” 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沈萌老师主持,管理与经济学院师生参与了此次报告。 苏斌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能源系统建模团队负责人,同时担任新加坡节能和低碳路径发展研究项目总负责人。现任Energy Economics (SSCI) 期刊副主编和客座主编,Applied Energy (SCI) 期刊客座主编,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SCI) 期刊客座主编,Reports on Economics and Finance 期刊编委,《环境经济研究》和《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编委,以及60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同时,苏斌博士主持和参与了新加坡二十多项能源环境相关的政府研究项目,获得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和环境经济与政策、能源与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系统建模和分析,在能源和环境相关的国际期刊上已发表SCI/SSCI论文70多篇,其中ESI高被引文章20多篇,研究工作被引用4000多次,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领域)和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经济与商业)。 在本次报告中,考虑到能源/排放等强度指标在科学研究与政府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而传统的方法一般从生产角度对强度进行衡量,苏斌博士对国家与区域两个层面的生产与需求强度测量进行概述。同时,对强度测量的含义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报告结束后,大家就能源强度定义及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进行合影留念。
2020年1月17日上午10:00,马里兰大学崔宜筠博士应邀来访并作题为“Finding feasible coal phaseout pathways in China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plant-by-plant assessment” 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余碧莹教授主持,管理与经济学院师生参与了此次报告。 崔宜筠博士是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CGS)的助理研究员,拥有马里兰大学环境政策博士学位。同时,崔博士也是全球煤炭转型和中国气候能源政策方面的专家,在CGS负责全球煤炭分析和脱碳项目、CGS中国项目组合的开发和实施。研究集中在气候变化减缓、可持续能源转型以及全球和国家综合评估模型。在加入CGS之前,崔博士在联合全球变化研究所(Joint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从事减缓气候变化下的长期粮食安全、国际农业贸易和粮食需求、能源-粮食-水的综合评估以及国际碳市场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次报告中,崔博士考虑了全球1.5°C和2°C的目标下中国发电行业的深度脱碳,结合了来自GCAM-China和IPAC的自下而上的工厂级数据和自上而下的长期深度脱碳情景,根据全球1.5°C和2°C的情景,设计了燃煤电厂退役路径,对中国现有的1000多家燃煤电厂(包括近3000家独立机组)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到2050年或更早实现2℃和1.5℃兼容的煤电逐步淘汰是可行的,且经济影响相对较小。报告结束后,大家就热电联产与CCS等发电行业先进技术、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并合影留念。